过去的一年,黄金价格在人们的关注中不断增高,来到了史无前例的历史高价。黄金热具体有什么内在表现,关联的珠宝行业又是如何?近日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发表了5年总结,我们通过报告揭示的内容,一起看看2025年珠宝行业的投资价值。
中国珠宝市场发展报告(2019-2024)总结
一、市场总体趋势(2019-2023)
中国珠宝市场在过去五年(2019-2023)中展现出较强韧性,复合年增长率(CAGR)达7.68%,市场规模从6100亿元增至8200亿元。尽管面临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波动,黄金、翡翠、珍珠等细分市场表现突出,线上销售和下沉渠道成为关键增长引擎。
- 核心品类表现
- 黄金:消费量从1002.78吨增至1089.69吨(CAGR 2.1%),占市场份额60%。央行黄金储备增至2235吨(CAGR 3.5%)。
- 钻石:受合成钻石冲击,天然钻石市场规模2023年降至600亿元(同比下降22%),但库存出清后有望触底反弹。
- 人造钻石:2020-2023年产量从300万克拉飙升至2200万克拉(CAGR 94.3%),但出口量因价格战大幅下滑。
- 翡翠与和田玉:五年CAGR达25.7%,2023年市场规模1500亿元,仅次于黄金。
- 珍珠:五年CAGR 18.09%,2023年销售额350亿元,同比增长45.83%。
- 铂金:需求从2019年2.71吨降至2023年1.27吨,全球份额从41%萎缩至22%。
- 渠道与贸易
- 线上销售:五年CAGR达22%,2023年线上珠宝零售额3397亿元,占实物商品线上交易2.61%。
- 进出口:与欧美贸易活跃,进口CAGR 17%(黄金进口CAGR 20.41%),出口CAGR 11%。2023年对欧美贸易占比显著提升。
- 下沉市场:三四线城市门店占比达41.5%,江苏、广东、山东为门店密度最高省份。
- 上市公司表现
- A股公司:12家珠宝企业2023年总收入2500亿元(CAGR 10.61%),净利润CAGR 3.4%。
- 港股公司(周大福、六福、周生生):收入CAGR 14.83%,净利润CAGR 20.43%。
二、2024年前三季度动态
2024年珠宝市场增速放缓,但结构性机会显现:
- 黄金消费:总量741.7吨(同比降11.18%),首饰需求下滑27.53%,但金条/金币需求增长27.14%,显示投资属性增强。
- 线上销售:前三季度线上零售额2095.66亿元(同比增25%),仍为增速最快消费品类。
- 上市公司承压:A股公司营收同比降2.22%,净利润降21.51%;港股头部品牌利润双位数下滑,但新上市企业(如老铺黄金)表现亮眼。
三、未来趋势展望(2025及以后)
- 消费两极分化:
- 高端市场:高净值人群将珠宝作为避险资产,推动收藏级珠宝需求。
- 快时尚化:低价、设计驱动的时尚珠宝受年轻人追捧。
- 个性化定制:小众设计师品牌和AI定制服务兴起。
- 技术驱动:
- AI与数字化:虚拟试戴、区块链溯源等技术重塑消费场景。
- 合成宝石:价格竞争加剧,但技术迭代可能打开新应用场景(如工业领域)。
- 政策与风险:
- 经济不确定性: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2025年“适度宽松”货币政策,黄金的避险属性或进一步凸显。
- 贸易摩擦:需关注中美欧贸易政策对珠宝原材料进口的影响。
投资建议与评论
2025年是否应投资珠宝?
支持理由:
- 黄金的避险价值:全球经济波动与地缘冲突背景下,黄金作为硬通货的地位稳固。2023年中国黄金消费占全球30%,央行持续增储,长期配置价值明确。
- 消费升级与文化复兴:国潮设计(如古法黄金)推动产品溢价,三四线城市渗透率提升提供增量空间。
- 技术红利:线上渠道(CAGR 22%)和AI定制服务或成新增长点,尤其吸引年轻消费者。
风险警示:
- 需求分化:天然钻石市场受合成品冲击未止,铂金需求持续萎缩,需警惕品类结构性风险。
- 价格波动:翡翠、彩宝等品类依赖稀缺性叙事,若经济下行导致奢侈品消费降温,价格泡沫可能破裂。
- 政策监管:合成钻石出口下滑(2023年降94.7%)反映国际市场竞争加剧,需关注贸易壁垒与技术标准变化。
策略建议:
- 长期投资者:优先配置黄金ETF或头部珠宝股(如周大福),关注古法黄金、珍珠等文化溢价品类。
- 短期投机者:警惕钻石库存出清前的波动,可关注合成钻石技术突破带来的事件性机会。
- 风险规避者:通过珠宝基金分散投资,或选择黄金实物+数字资产(如黄金稳定币)组合对冲通胀。
结语
中国珠宝市场正处于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价值重构”转型的关键期。2025年的投资逻辑需紧扣“避险属性+文化赋能+技术迭代”三角模型,在复杂环境中捕捉结构性机会,同时警惕品类分化和政策风险。黄金仍是压舱石,但未来十年的赢家或将属于那些能融合传统工艺与数字创新的品牌。